2016年4月5日 星期二

WiFi 進入第五代之後,急需渴望USB 3.0介面頻寬

WiFi 進入第五代之後,急需渴望USB 3.0介面頻寬的周邊裝置即為無線網卡,特別是進入802.11ac之後,1T1R就有433Mbps的頻寬。

2T2R的吞吐量就必須呼叫USB 3.0頻寬來幫忙,否則以USB 2.0的理論頻寬480Mbps來計算,將成為802.11ac無線網卡的傳輸瓶頸。

大家所熟知的USB 2.0使用4根接腳,除電源和接地各用去1根外,剩下的2條線材負責傳輸訊號,採用稱做差動訊號(Differential Signal)的方式傳輸。與1根訊號1根接地的傳輸方式比較,差動訊號同時在2根導線上傳遞訊號,訊號振幅相同、相位相反。
這麼做有4大好處,首先就是抗干擾能力佳,因為外來的電磁干擾同時作用在2條導線上(共模雜訊),兩者相減之後的值不變;再來則因傳遞相位相反的訊號,2條導線產生的電磁場相互抵消,對外電磁干擾小;再者則是因為以2條導線正負號交替作為判斷依據,而非採用電壓判斷,因此比較不容易受到零件溫度變化影響;最後就是差動訊號的電壓改變幅度可以做到比較小,降低裝置耗電量。
USB 2.0傳輸速度為480Mbps,所以差動訊號必須為240MHz,USB 3.0則是以USB 2.0的基礎再往上新增5條線(包含USB 2.0的4條總共為9條),4條線分別組成2對差動訊號傳,提供全雙工傳輸能力,剩下的1條做為整條導線的遮蔽以及接地。差動訊號運作頻率上也有所增加,從240MHz大幅提升至2.5GHz,才能達到5Gbps的頻寬。


USB 3.0展頻之後的能量分布很不幸的覆蓋到2.4GHz頻段

目前廣泛使用的無線傳輸技術大多集中於2.412~2.462GHz這個ISM頻段之間,802.11 b/g/n、藍牙、或是其他使用私有無線傳輸技術的滑鼠鍵盤都在這個頻段之內,跟USB 3.0差動訊號2.5GHz相當靠近。USB 3.0展頻之後的能量分布很不幸的覆蓋到2.4GHz頻段,而且原本單一的2.5GHz干擾展頻後,變成從直流到數GHz的寬頻干擾,無法使用濾波器完整濾波。
USB論壇針對此一現象,也僅能呼籲製造商將遮蔽做好,從USB插槽、線材、直到外接裝置端都需要做屏蔽接地的動作,盡量壓低輻射出來的電磁波。


因為Broadcom BCM4708網路SoC晶片的出現,加入了USB 3.0連接埠,使得產品天線和連接埠相當接近,因而惡化了這問題(訊號強度與距離呈現2次方反比),迫使廠商不得不加強USB 3.0埠的遮蔽,或是直接在網頁管理介面裡提供關閉的選項,以避免無線網路速率下降或是連線範圍縮小等問題。
另一方面隨著USB 3.0控制器內建在筆電晶片組當中,數量也越來越多,使用者把儲存裝置或是無線接收器插在USB 3.0埠的機會大增,無線接收器的天線直接緊鄰干擾源,不用筆者敘述也知道這是件很糟的事。


2016年4月3日 星期日

Linux Distribution是什麼?

Linux Distribution是什麼?
因為Linux是開源的共同開發「專案」(大到嚇人的專案…),所以依據不同開發者族群,就分別開發出許多不同分支,分別在功用與細節上有所差異,而各個Distribution也會各自維護更新。

2016年4月2日 星期六


MediaTek LinkIt Smart 7688 [102110018] | Seeedstudio http://www.seeedstudio.com/depot/LinkIt-Smart-7688-p-2573.html

Single input single output(1T1R) Wi-Fi 802.11 b/g/n.
Pin-out for GPIO, I2C, I2S, SPI, UART, PWM and Ethernet Port.
580 MHz MIPS CPU.
32MB flash and 128MB DDR2 RAM.
USB host.
Micro SD slot.

OpenWRT Linux



The Linklt Smart 7688 development platform offers two developments boards:

Linklt Smart 7688: MPU only. Powered by Media Tek MT7688.
Linklt Smart 7688 Duo: MPU and MCU. Powered by Media Tek MT7688 and ATmega 32U4.

Device Tree 一篇好文章分享


Device Tree 好文章分享。
https://www.raspberrypi.org/documentation/configuration/device-tree.md

2016年2月19日 星期五

DNS 伺服器服務


知名的公共 DNS 伺服器服務,例如最知名的 Google Public DNS:8.8.8.8、8.8.4.4,或是以安全性為主要特色的 OpenDNS,也有一些軟體可以幫你快速切換 DNS,例如:DNS JumperDNS Angel 等等,可以想見其實 DNS 對使用者來說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

什麼是 DNS 呢?簡單來說,它是用來解析、查詢主機名稱的「網域名稱解析服務」(Domain Name System),每個人上網幾乎都會用到它,透過 DNS 來把你輸入的網址轉為 IP 位址,一般在上網時會直接使用 ISP 預設的 DNS 伺服器,不過在公眾 DNS 服務方面則強調了穩定性、安全性及更快的查詢速度。

最近阿里巴巴集團也宣布推出旗下的「AliDNS 阿里公共 DNS 解析服務」,作為中國大陸最大的網路服務提供商,集合許多優秀的工程師,提供性能優異的公共 DNS 服務,來讓中國大陸使用者有更可靠的 DNS 解決方案。
如果你會經常到中國大陸出差,或者本身就長期居住在中國大陸,可以把 DNS 更改為阿里巴巴提供的 AliDNS 服務,以獲得更快、更好的上網連線品質。

 網站名稱:阿里公共 DNS(AliDNS)
網站鏈結:http://www.alidns.com/
公共 DNS IP 位址:223.5.5.5223.6.6.6




分散式、階層式主機名稱管理服務


分散式、階層式主機名稱管理架構: DNS 系統


早期網路尚未流行且電腦數量不多時,/etc/hosts 倒是還夠用的,但自從 90 年代網路熱門化後,單一檔案 /etc/hosts 的聯網問題就發生上面講的狀況啦!為了解決這個日益嚴重的問題,柏克萊大學發展出另外一套階層式管理主機名稱對應 IP 的系統, 我們稱它為 Berkeley Internet Name Domain, BIND ,這個系統可就優秀的多了~ 透過階層式管理,可以輕鬆的進行維護的工作~太棒了!這也是目前全世界使用最廣泛的領域名稱系統 (Domain Name System, DNS) 哩~透過 DNS ,我們不需要知道主機的 IP ,只要知道該主機的名稱,就能夠輕易的連上該主機了!
DNS 利用類似樹狀目錄的架構,將主機名稱的管理分配在不同層級的 DNS 伺服器當中,經由分層管理, 所以每一部 DNS 伺服器記憶的資訊就不會很多,而且若有 IP 異動時也相當容易修改!因為你如果已經申請到主機名稱解析的授權, 那麼在你自己的 DNS 伺服器中,就能夠修改全世界都可以查詢到的主機名稱了!而不用透過上層 ISP 的維護呢! 自己動手當然是最快的啦!
由於目前的 IPv4 已經接近發送完畢的階段,因此未來那個 128bits 的 IPv6 會逐漸熱門起來。那麼你需要背 128bits 的 IP 來上網嗎?想必是不可能的!因此這個可以透過主機名稱就解析到 IP 的 DNS 服務,可以想像的到,它會越來越重要。此外,目前全世界的 WWW 主機名稱也都是透過 DNS 系統在處理 IP 的對應,所以,當 DNS 掛點時,我們將無法透過主機名稱來連線,那就幾乎相當於沒有 Internet 了
因為 DNS 是這麼的重要,所以即使我們沒有架設它的必要時,還是得要熟悉一下它的原理才好。因此,跟 DNS 有關的 FQDN、Hostname 與 IP 的查詢流程,正解與反解、合法授權的 DNS 伺服器之意義,以及 Zone 等等的知識作一個認識才行!

什麼是超融合架構?

摘錄: iThome  技術文章  什麼是超融合架構? (http://www.ithome.com.tw/tech/102114)

「超融合基礎架構」是「超融合」與「基礎架構」等單詞結合而成的IT名詞。其中「基礎架構(Infrastructure)」指的是為IT環境提供運算、儲存、網路連接等基礎設施服務






把IT基礎設施集縮在一個機箱
所謂的融合式架構,是指這樣的一類產品:將包括伺服器、網路、儲存等硬體單元,搭配VMware之類的虛擬化軟體平臺,整合成為一個預先完成組裝、測試與調校的整包式套件出售。用戶可在一個套件中,得到所有IT基礎設施必要元件,開機後即可快速部署運用,且由單一供應商窗口提供服務。
至於超融合較融合式架構的「超」之所在,則是進一步將伺服器運算單元與儲存單元融合一個機箱中。融合式架構是以「一個套件」來提供IT基礎設施,基本單元通常是一座機櫃;而超融合架構則是以「一個機箱」來提供IT基礎設施,基本單元是一個機箱,也就是「Infrastructure in a box」的概念——一個機箱就是一個規模雖小、但功能俱全的完整IT機房。
超融合架構的每個機箱,就是一個含有運算與儲存資源的基礎「積木(Build Block)」單元,再透過分散式軟體將多臺機箱組成叢集,可像堆疊積木般,組成適合不同應用情境的叢集。只要將更多節點加入到叢集中,就能擴展整個叢集的效能與容量。
所以超融合架構具備了這4大特性:
 使用通用伺服器硬體構成基本單元 
使用標準的市售伺服器硬體,構成集運算與儲存單元於一身的基礎單元。
 以軟體定義方式來運用硬體資源 
以虛擬機器(VM)為核心、軟體定義式的型式來運用硬體資源,資源調派均不涉及底層實體硬體的組態設定調整,純粹以軟體定義方式來規畫與運用底層硬體資源,然後向終端用戶交付需要的資源。
 叢集化架構 
透過叢集或分散式儲存軟體,結合多個基礎單元機箱成為叢集,藉由叢集來提供IT環境所必需的硬體資源規模、服務與資料的可用性,以及擴展能力。
 便於快速部署 
產品已預先完成軟硬體安裝測試,用戶只需設定基本環境參數便能開始使用。